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五水共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专项治理行动,全市污水管网已达351公里,污水泵站82座,日污水处理量从2005年的2万吨每日提升至2021年的22万吨每日,全市水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提升。但是对照“十四五”污水治理目标,我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还比较薄弱。 1.整体处理能力趋于饱和。全市唯一的污水处理厂(小曹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5万吨每日,即将满负荷运作,个别区域已超负荷,如姚东三镇及东郊工业园区,已无法满足污水排放需求,急需能力扩容。 2.现有管网运行维呈现疲态。全市输送线路最长超过60公里,且均为单线串联运输模式,当污水管网发生破损等偶发事故时,只能停运,存在外溢污染风险。同时,因早期污水管网建设标准不高,最早的管线建成已超16年,管网抛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疲于维护。 3.前端纳管率仍有待提升。截止目前,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0%左右,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和沿街店铺等污水产生大户仍未纳管;农村地区纳管比例更低,覆盖面不足50%。 4.混接现象较为突出。据调查,我市目前至少还有37个2004年前建成老旧住宅小区未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不仅造成污水处理成本上升,也占用了污水的有限管道空间。另有相当数量的餐饮和洗车废水直接混入市政污水干管。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统筹规划,以系统思维科学配置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邀请有经验的污水治理规划设计团队,对我市现有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及规划实施情况、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运行质效等作一个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开展市域污水管网大起底、大排查工作,建立数字化台账清单。同时,研究划片区分散设置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尾水用于姚江支流生态补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污水输送主干管网实行串并联相结合设置的可行性,研究在适当区域设置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污水治理目标,研究制定新一轮市域污水治理专项规划。 2.建管并举,不断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运行质效。一是要建立专班负责制。由市级领导牵头,整合市住建局、舜建公司、污水管网建设指挥部、“五水治理”办等,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工作团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污水收集、处理各环节进行会商研判,统筹调度污水收集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二是要补齐系统短板。近期要重点推进实施丈亭泵站~城东泵站复线工程、临山泵站东延工程,打通城东~排海1泵站污水主干管等污水输送的瓶颈问题。同时,适时启动小曹娥城市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的扩建工程。三是要建立智慧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手段,将污水泵站和管网的运行、维护等各类数据状况,按照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要求,加快平台模块建设、物联感知设备安装、管网GIS系统完善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全市“一张图”的智慧排水综合管控平台,实现全过程上图作战。探索引入专业化运维管理团队,加强对污水管网的更新养护。四是要加强纳管污水水质监管。对纳管的工业污水和餐饮、洗车等污水,要进行一级预处理,设置隔油池等设施,进行一级预处理后再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终端处理。 3.加强考核,逐步提高全域污水截污纳管率。按年下达乡镇街道、开发区污水截污纳管工作的目标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刚性指标。近期,要重点推进建成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污水纳管和雨污未分流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早日实现建成区内污水直排和混排“清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对破损老旧、堵塞和超负荷运输等结构性或功能性缺陷的管网,制定修复和改造计划,并有序推进实施。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更新改造以及道路等市政公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对新建开发建设地块污水纳管,要在其竣工时统一验收。 4.强化保障,合力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一是要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根据“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适时合理提高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专项用于补偿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经费所需,减轻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投入压力。二要是加强监管执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APP污水直报系统,不断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和“发现、上报、分流、处置”各环节的问题闭环处置体系。建立污水排放信用体系,不断增强各行业责任意识,依法处置违法排污行为。 (九三学社余姚市基层委员会 诸 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