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快递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据统计,我市现有快递从业青年约2500名。但值得关注的是,快递行业几乎天天在上演“速度与激情”,但“城市骑士”的相关保障似乎还在慢车道上。如何做好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服务和关爱,是助力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发展、服务引领新就业群体的重要一环。整体来看,当前快递配送从业青年在职业保障、权益维护、社会认可、城市融入等方面仍面临以下问题: 1.职业保障不健全。一是大部分快递配送从业青年无合同和社保“护身”。部分快递公司用工存在不规范现象,少数快递公司还存在与快递配送从业青年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纳“五险一金”的现象,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快递配送从业青年休息权得不到完全保障。快递配送从业青年每天工作时间基本超过10小时,遇上“双11”“双12”等网购高峰期,工作时间更长、压力更大,存在一定职业风险。 2.从业环境有待改善。一是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快递企业存在人手少、业务量大等问题,导致快递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高低不一等现象。大多数加盟型快递公司为保证经营效率,采取“以罚代管”的方式,只要遭遇顾客投诉,快递公司大都实行处罚一刀切的政策,从业人员缺乏申诉反馈的渠道,维权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二是行业人才培养体制不够完善。一方面快递配送从业青年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体力依赖性较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将面临职业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困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快递公司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且未建立从基层“快递小哥”到管理岗位的晋升通道,使得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缺乏发展和晋升的职业空间。 3.城市融入较难。一是组织建设尚不健全。快递配送从业青年数量多、来源广、流动性强。目前,属地化组织覆盖还不够全面,部分快递行业内党员、团员找不到组织,缺乏参与党建、团建等活动的机会,存在与组织脱节,思想建设不到位,行动缺乏表率力等问题。受困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快递配送从业青年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不能完全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在社会交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流动性大,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交活动,缺乏积极构建社会网络的机会和能力。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职业保障,让快递配送从业青年们跑得更安心。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管责任。建议明确快递经营主体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防止经营主体规避《劳动法》,健全对“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从业保障。人社局要指导快递行业持续规范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强度等行业标准,推动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建设“网上社保”,切实保障“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劳动权益。另一方面要保障休息休假权利。邮政管理局、快递行业协会要积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督促快递企业合规用工,鼓励购买人身意外和雇主责任等商业险。推动快递企业科学确定配送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引导企业按规定合理制定休息办法,在法定节假日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合理报酬。 2.优化行业管理,让快递配送从业青年们跑得更放心。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监管。邮政管理局要发挥好监督和管理作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督促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加强与快递行业协会、快递从业青年的沟通交流,积极组织快递配送从业青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座谈,收集快递行业的民意,依托快递行业协会为需要维权的快递企业和员工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快递公司要积极开展人才培育工作,加强对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职业规划,建立健全内部职业晋升通道。人社局要进一步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通过组织开展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对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业务培训、能力提升,切实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3.加强人文关怀,让快递配送从业青年们跑得更舒心。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党组织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彰显党建政治和群团服务功能,助力城市基层治理。着力推进“甬爱e家”建设,打造快递小哥10分钟可达的“便民服务站”,为从业人员提供休憩、充电、饮水等一站式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要依托“浙江工匠”“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载体积极选树培优,多方位展示“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职业风采,提升社会对快递行业的职业认同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关爱力度。在房屋租住、子女抚养等民生问题上为快递配送从业青年提供相应保障,让他们在职业上有奔头,在生活上有盼头。交通、公安等单位要加强对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等培训,切实增强其职业素质。同时,相关单位要结合节假日以及快递业务量大的“双11”“双12”等节点,开展“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等活动,通过便民服务、走访慰问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业余生活,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共同关爱的浓郁氛围。 (共青团(青年联合会)组 陈凌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