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开启了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能推进优质产能与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对接,释放产业价值,更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开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而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企业核心业务,以实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通过两化深入融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可以有效助力工业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目前,我市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都抱有兴趣与意向,但缺少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不少企业简单地将数字化转型局限于自动设备和智能软件等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将数字化技术和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管理理念等进行深度融合。由于认知的偏差,大多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重视不足,缺乏成熟的顶层设计。 2.支持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投入大、周期长,需要企业持续投入才能最终构建全方位覆盖企业生产管理和运营的信息化体系。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属于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和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情况,很难拿出充裕的资金考虑信息化建设。市级层面针对企业的各项政策补助上,没有专门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补助,导致企业在推进数字化改革中的积极性不够。 3.针对企业数字化改革的技术力量薄弱。受城市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企业发展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大部分企业在复合型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普遍缺乏相关人才。同时,数字化转型是全方位全链条、全员参与的变革,当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尚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要求。 4.数据信息共享集成度不高。由于数字化转型刚刚起步,我市的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数据的采集仍按照不同业务板块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划、有效集成和交互协同。数据信息未能实现在业务流程的传递共享,也就失去了分析信息辅助决策的作用,阻碍了数字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5.全链条配套企业匮乏。信息产业、互联网技术、区块链等新型产业在我市企业中所占比重偏小,我市缺乏从事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配套企业,在平台网络建设、生产管理软件研发、产品智能制造等方面,没有完整的配套企业来协助、指导、促进工业企业开展转型升级和后续常态化技术支撑和服务工作,生产性信息服务水平整体较低。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统筹数字化战略整体规划与管理。加强数字化转型企业一把手工程导向,积极引导企业全面加强数字化统筹协调和战略规划,甄别企业发展痛点、数字化成熟点、价值提升点、运营关键点等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做好顶层架构和路线图设计,分阶段分步骤规划和实施。增设数字化管理机构与人员,设立数字化运营中心,开展数字化统筹和运营工作。 2.加大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要大力强化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加强企业内部数字化培训和引导,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和能力。要紧密企业与高校及培训机构的合作,共建企业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需求培养综合型人才。要切实提高待遇,通过高薪及高待遇,吸引数字化人才,跨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障碍。 3.加强企业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要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数字信息新技术,不断拓展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推进各项业务数字化建设,将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实现传递共享,提升企业数据管理和运用能力。 4.加大指导扶持力度。加大政策、税收、资金等要素支持,创造良好的数字化改革环境。动员指导企业申报省、宁波市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争取省、宁波两化融合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积极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促进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金融机构合作,向企业提供优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组织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对接活动等,扶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5.加快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建议在市级层面建立统一、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平台,将企业的共性需求具体化,打造成平台化、模块化和功能部件化的系统体系结构,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加大对数字化服务公司的扶持力度,对工业软件研发、云服务、智能生产设备制造、咨询服务等方面的配套企业机构予以培育和扶持,鼓励配套服务企业本地化。 (工商业联合会组 王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