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你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工作记事 > 建言献策
 
关于全力完成我市“十三五”能源“双控”目标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7-16 访问次数: 字号:[ ]

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完成“十三五”能源“双控”目标的内在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给我市的十三五”能源双控目标任务,从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内,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9.5%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增幅控制在8.5%以内,即我市万元GDP能耗需年均下降4.3%但由于2016年和2017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4%和3.2%,2018年GDP能耗上升了2.5%,导致“十三五后两年GDP能耗需每年下降8.5%以上能达到既定目标但从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7.89%的情况来看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完成双控目标任务难度虽然近年来全市上下通过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改造投入、加强推进落后产能淘汰、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等措施,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我市节能降耗工作仍面临以下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思想认识还没转变到位。部分领导和部门对余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抓经济还处于对传统模式和路径的依赖,片面注重项目投入的“大”而忽视项目质量的“优”,片面注重产出数据的增长而忽视耗能数据的上升,对新时代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具体表现在能源“双控”责任传递层层弱化,没有真正压实压紧,存在上面热下面冷、说说重视实际轻视的现象,存在历史欠账过多、再努力也难完成的畏难情绪。

2.节能潜力空间越来越小。“十二五”期间,我市GDP能耗累计下降23%,通过不锈钢熔炼、高污染燃煤锅炉淘汰等各类行业专项整治,我市累计关停淘汰各类“低小散”行业企业1000余家,腾出用能空间20余万吨,全宁波排名第一。“十三五”期间,我市能效水平总体较高,进一步节能降耗的边际成本和难度提高节能工作同样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近三年,我市节能项目数量和用能削减量明显减少,节能项目数量从年均约60个下降至12个,节能量从年均2.64万吨下降至0.48万吨标煤,减量少约80%。

3.部分区域进入能耗逆差期。近年来,余姚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尽管我市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严把能源消耗准入关项目平均增加值能耗为0.307吨标煤/万元,远低于“十三五”末要求,用能总量控制上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十三五”前三年,全市累计新增能评项目321个年均新增用能需求约40万吨标煤。新增用能指标和腾出的用能空间不足以支撑全市高企的用能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中意生态园发展迅猛,引进的一些大项目同时也是高能耗项目,这些项目正值竣工投产,进入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用能增速之间呈现极大的逆差的阵痛期。新项目试生产与调试期间用能急速增长,宁波昊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投产新增用能11.66万吨吉利汽车4个新建项目竣工投产新增用能将达10万吨标煤2018年,余姚市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7.32%而中意生态园增加值能耗上升88.03%,高于全市平均约80个百分点对全市节能降耗工作造成较大压力。

4.部门之间合力尚需加强。能源相关部门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或利益驱动,各自为战,实招狠招不多,措施力度不够,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考核办法,又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如在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方面,由于统计部门不提供单个企业的用能数据,能源主管部门很难及时对企业实际用能情况实施预警和监管执法。

针对以上问题,现建议如下:

1.压实压紧责任,优化考核办法。科学分解层层落实压实压紧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主要涉能部门节能目标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节能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节能考核的成果运用,强化能源“双控”完成情况的责任追究机制,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同时建立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结果与社会信用体系相挂钩制度,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暂停审批或核准新建扩建高耗能项目对个别用能失信企业加大信用惩戒力度 

2.采取过硬措施,实施清单管理。按照责任清单狠抓措施落实,继续严格落实项目节能审查,切实把好新上项目能耗入口,从源头遏制低水平和重复建设,坚决防止新增高能耗和落后产能。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完善节能竣工验收和项目能效监察办法,形成有效的能评闭环管理机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控,强化预警处置通报,通过对本市级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能源信息系统平台建立能源管理档案,及时掌控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变化情况有效促进用能总量的控制。深挖节能潜力继续推进节能改造和节能示范项目创建,发挥技术节能的支撑作用。建立节能监察与帮促服务相结合的机制加强能源监察执法队伍建设,严控违法用能,提高节能执法效能

3.深化改革创新,倒逼企业转型。建立能源要素市场化差别化配置机制,借助“亩均论英雄”改革,以企业用能、产出效益为评价指标,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施分类分档管理,将用能权交易价格与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倒逼企业加快提效转型。精准建立有序用电机制,及早建立有序用电预案,将高能耗低产出企业列入限制序列。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强化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对企业自备上网新增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实施抵扣制度。

4.加强部门联动,增强监管合力。要加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全行业形成共识和合力。要进一步健全煤炭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对燃料煤使用企业煤炭质量的管控,加大高污染燃煤锅炉的淘汰力度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四大领域要突出重点,建立各自领域的节能专项行动方案要加快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持续提高第三产业GDP 中的占比稳步提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效水平,形成全社会节能合理,共同推动全市能源“双控”目标的完成。改进统计方法,把中意(宁波)生态园数据作为“十三五”期间新生事物,建议上级政府部门充分考虑其阵痛逆差期、没有可比性因素,按照统分结合原则,对“十三五”余姚全市能源“双控”考核指标设置一个更为科学、公平的考核评价体系。

 

                     经济界二组   杨钱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栏目  
工作记事
领导讲话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八面来风